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现有三组混合物:① 苯和水、② 汽油和柴油、③ 碘和氯化钠溶液,正确的分离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 苯和水互不相溶,分上下两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 汽油和柴油,是由沸点不同的烃组成,用蒸馏的方法可将它们分离;③ 碘和氯化钠溶液,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可用萃取的方法将它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纵上所述,C正确,选C。
考点?: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层析实验中常要喷洒显色剂,其作用是( )
A.使试样中的各组分能更好地分离
B.使试样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有利于点样观察
C.使分离后的各组分呈现一定的颜色,便于观察
D.使分离后的各组分分布在滤纸的不同部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喷洒显色剂主要是让分离后的各组分呈现不同颜色。如果分离的物质是有色的,则不需喷显色剂,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层析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层析实验的熟悉了解程度,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5分)火柴头中含有硫和氯元素,用适当的方法可加以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试管中应装有?溶液,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观察到?现象
证明火柴头燃烧时产生了?。
(2)原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是以KClO3的形式存在的,其作用是助燃剂,当火柴头燃烧后其中的氯元素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检验的方法?。
参考答案:(5分,每空1分)
(1)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SO2
(2)Cl—(或氯化物);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用少量蒸馏水浸泡,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高氯酸是最强的酸。60%的高氯酸溶液加热不分解,但浓度再高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浓的高氯酸遇有机物易爆炸。纯高氯酸的沸点是130℃。现在70%的商品高氯酸,为使其进一步浓缩,所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加入浓H2SO4后,再小心常压蒸馏
B.加入浓H2SO4,再进行减压蒸馏
C.含仪器连接处的橡皮塞应塞紧,防止漏气
D.各仪器连接处必须用磨口玻璃装置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0.2mol/L的Ba(NO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A.500mL溶液中NO3-物质的量为0.2NA
B.500mL溶液中NO3-离子浓度为0.4mol/L
C.500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
D.1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8NA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n(NO3-)=2c(Ba(NO3)2)V计算;
B、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C、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D、根据N=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c(Ba(NO3)2)VNA计算.
解答:A、n(NO3-)=2 c(Ba(NO3)2)V=2×0.2mol/L×0.5L=0.2mol,故A错误;
B、C(NO3-)=2×c(Ba(NO3)2)=2×0.2mol/L=0.4mol/L,故B正确;
C、C(Ba2+)=1×c(Ba(NO3)2)=1×0.2mol/L=0.2mol/L,故C正确;
D、N(阴阳离子数)=3×c(Ba(NO3)2)V NA=3×0.2mol/L×1L×NA=0.6NA,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式与离子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