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推断题 (12分) 以冶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O、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下:

(1)图中“沉铁”化学方程式为?。
(2)图中“过滤”后滤液中金属阳离子除了含有的Al3+,还含有??(填化学式)。
(3)加30%的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4[NH4Al(SO4)2·12H2O]
2Al2O3 + 2NH3↑+ N2↑+ 5SO3↑+ 3SO2↑+ 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图9所示的装置。


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②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H2O(g)外还有??(填化学式)。
③KMnO4溶液褪色(MnO4-还原为Mn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题 (本题共12分)
我国利用生产磷铵[(NH4)3PO4]排放的废渣磷灰石制取硫酸并联产水泥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已知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3(PO4)2,具体生产磷铵流程如下:

38.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的非玻璃仪器用品有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装置a中生成两种酸式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 ________________。
41.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交换的装置。化学实验中也经常利用热交换来实现某种实验目的,气、液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试剂是__________。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硫酸
c. 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所用的测量方法为?。
3、选择题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制备氨气
B.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的混合液
C.图3所示装置可制备、收集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D.图4所示装置可制备氧气
4、实验题 (10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g NaOH。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⑥定容后塞上瓶塞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5、实验题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可用焦炭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和CO,SiCl4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SiCl4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中,石英砂中的铁、铝等杂质也能转化为相应氯化物,SiCl4、AlCl3、FeCl3遇水均易水解
,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 SiCl4
| AlCl3
| FeCl3
|
沸点/℃
| 57.7
| -
| 315
|
熔点/℃
| -70.0
| -
| -
|
升华温度/℃
| -
| 180
| 300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装置D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C中的试剂是?; D、E间导管短且粗的原因是?。
(3)G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肯定存在OH-、Cl-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酸根离子(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SO32-;假设2:既无SO32-也无ClO-;假设3:?。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3?mol/L?H2SO4、1?mol/L?NaOH、0.01?mol/L?KMnO4、溴水、淀粉-KI、品红等溶液。
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
序号
| 操?作
| 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①
|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 若溶液褪色
| 则假设1成立
|
若溶液不褪色
| 则假设2或3成立
|
②
| 向b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 若溶液褪色
| 则假设1或3成立
|
若溶液不褪色
| 假设2成立
|
③
| 向c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 ?
| 假设3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