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工业上合成NH3反应使用催化剂
C.实验室可以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
D.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在NO2中存在平衡2NO2
N2O4,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大,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正确。D中的可逆反应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是AC。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1)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c二步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SO2+V2O5
SO3+ V2O4
4VOSO4+O2
2V2O5+4SO3。
该反应的催化剂是?(写化学式)
(2) 550 ℃时,SO2转化为SO3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5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 Pa。试计算反应2SO3
2SO2+O2在550 ℃时的平衡常数K=?。

(3)550 ℃时,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5 L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n(SO3)/n(SO2)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C.再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
D.再充入1 mol SO2和1 mol O2
(4)维持温度不变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

试填写下列空格:
A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B容器__________(填:“短或长”);平衡时A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B容器_______(填:“大或小”);达到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的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容器的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1)V2O5;(2)400 L?mol-1;(3)CD;(4)短;大;不变;增大。
本题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结合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催化剂为V2O5;(2)根据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段式进行计算,由题给图像知,体系总压强为0.10M Pa,此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80%,?2SO2+O2
2SO3
起始量(mol)? 2?1?0
变化量 (mol)2×0.8? 0.8? 2×0.8
平衡量 (mol) 0.4? 0.2? 1.6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SO2]=0.08mol/L,[O2]=0.04mol/L,[SO3]="0.32mol/L" 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得到平衡常数K="400" L?mol-1;(3)550 ℃时,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5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要使n(SO3)/n(SO2)增大,平衡需向正向移动,A、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错误;B、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与反应相关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C、再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正确;D、再充入1 mol SO2和1 mol O2,平衡正向移动,正确;选CD;(4)因A容器保持恒压,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小,浓度增大,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达到平衡所需时间A比B短,A容器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中SO2的转化率比B大;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后,A中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所以SO3的体积分数不变,B容器中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增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则MX/VNA表示的是
A.以g为单位V L该气体的质量
B.以g为单位1 L该气体的质量
C.1 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下列反应:C(s)+H2O(g)
CO(g)+H2(g),其中H2O、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区间是_____________。
(2)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改变了温度,使曲线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变化,则温度为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逆反应是_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反应。
(3)反应至5 min时,若也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该条件可能是下述中的_________________。
A.增加了C
B.增加了水蒸气
C.降低了温度
D.增加了压强
参考答案:(1)1~2 min;3~5 min?(各1分,共2 分)
(2)升高?放热?(各1分,共2分) (3)B?(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在1~2 min和3~5 min时间段内,各种物质的浓度是不再发生变化的,所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反应进行到2 min时,改变了温度,此时水蒸气的浓度降低,CO的浓度增加,这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曲线的斜率可知,反应速率变大,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升高温度,正方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3)反应至5 min时,水蒸气的浓度突然变大,CO的浓度逐渐减小,而水蒸气的浓度慢慢减小,这说明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增加了水蒸气的浓度,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反应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图像变化,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0.02mol·(L·s)-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