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参考答案:A、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定性,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比较:溶液>胶体>浊液,故A正确;
B、分散质粒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故B错误;
C、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所以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故,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0-9~10-7cm
B.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与Ca2+、Mg2+相同
C.胶体带有负电荷
D.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参考答案: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即为10-9~10-7m,故A错误;
B、盐卤(Mg2+)和石膏水(Ca2+)都是二价阳离子,食盐水和硫酸钠是+1价阳离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胶体表面吸附的主要是阴离子,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即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好,故B错误;
C、胶体本身不带电,是胶体中的胶粒带电,故C错误;
D、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阳离子电荷越多对胶体影响越大,所以胶体带负电荷,同时与带正电荷的胶体发生聚沉,Fe(OH)3是带正电荷,可使该胶体发生凝聚,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胶体可以发生电泳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种操作中,不会导致液体分散系颜色发生两次显著变化的是( )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4?mol/L硫酸至过量
B.向紫色石蕊试剂中通入过量Cl2
C.向紫色石蕊试剂中通入过量SO2
D.向酚酞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至过量
参考答案:A、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先发生胶体聚沉消除红褐色沉淀,继续加入红褐色沉淀溶解,导致液体分散系颜色发生两次显著变化,故A不符合;
B、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生成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导致液体分散系颜色发生两次显著变化,故B不符合;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漂白性具有选择性,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石蕊变红色,故C符合;
D、酚酞试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但过了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导致液体分散系颜色发生两次显著变化,故D不符合;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
参考答案:(1)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1分)(2)Fe(OH)3+3H+==Fe3++3H2O(3)2Fe3++2I- ==2Fe3+ +I2 (4)(1)(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