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多孔镍板为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
(均未配平)有关对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电解质溶液中,
向正极移动
B.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浓度不变
C.参加反应的O2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D.通乙烷的电极为正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C.a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b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
参考答案:A.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被还原生成水,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故A正确;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铁被氧化,b极上有铜析出,故B错误;
C.若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上比Cu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但b极上析出铜只析出Cu,则极减少的质量不等于b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故C错误;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把a、b、c三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b、c相连时,电子由c经导线流向b ;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 > b > c
B.a > c > b
C.c > a > b
D.c > b > 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a、b相连时,a为负极,说明a的金属性强于b的;b、c相连时,电子由c经导线流向b,说明c的金属性强于b的;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是正极,金属性是a强于c,则金属性强弱顺序是a > c > b,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根据原电池进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习效率。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Cu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本题共9分)化学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电能。
(一)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根据两个反应的本质判断,您认为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填反应序号),理由是?。
(二)请根据Zn + CuSO4 = ZnSO4 + Cu反应,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2)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并在图中标注出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名称。
(3)写出该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正极:?;负极:?。
参考答案:(本题共9分)
(1) ① (1分)?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2分,说明有电子转移给满分,只讲氧化还原反应给1分)
(2)
(画出图2分;标注电极全对1分,标注电解质正确1分,共4分)
②负极:Zn –2e- = Zn2+(1分)?正极:Cu2+ + 2e- =" Cu" (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