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8 00:30: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 )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H3和H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因为前者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而后者则含有两个原子,所以它们具有的原子个数及质子数、电子数也不同,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比较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实验室要配制200 mL、2 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经计算,需用NaOH质量为___________g。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250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3) 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B→ → → → → →G 。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转移 G.摇匀 (5)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在横线上填写“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 ②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且移动了游码: ; ③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 ; ④所用容量瓶中,内壁残留有少量蒸馏水; ;
参考答案:(1)16 (2)C (3)加速溶解;引流 (4)EAFCD (5) ①偏高 ②偏低 ③偏低 ④无影响
本题解析: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等。 (1)200 mL、2 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2L×2mol/L×40g/mol=16g。 (2)固体需要称量,不需要量筒,答案选C。 (3)溶解固体时通过玻璃棒的搅拌加速溶解;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4)根据配制原理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AFCD。 (5)根据c=n/V可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液体体积偏小,浓度偏高;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且移动了游码,则固体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则溶质减少,浓度偏低;所用容量瓶中,内壁残留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3∶1∶1 C.6∶3∶2 D.1∶1∶1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Na+2HCl=2NaCl+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钠与盐酸反应时钠过量,过量的钠与水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共0.15mol,镁、铝与盐酸反应时镁和铝均过量,由盐酸计算出生成氢气均为0.05mol。 点评:钠与盐酸反应时,过量的钠继续与水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mL 10 mol/L浓硫酸或浓硝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0.2NA B.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人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 D.在精炼铜或电镀铜的过程中,当阴极析出铜32g转移电子数均为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浓硫酸与铜反应,当浓度变稀时,反应就停止,错;B、0.1mol的白磷(P4)中含有的共价键为0.6mol,B错;C、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彻底,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标准状态下的vL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M)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将溶液蒸发掉a&nbrp;得水后(该气体溶质不挥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b%,密度为ρ得/mL,物质的量浓度为c&nbrp;mol/L.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c= B.c= C.b%=% D.b%=%
参考答案: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v二二.4mol,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ag,则c=v二二.4agρ×10-3L=1000Vρ二二.4a,故A正确; B.根据c=1000ρwM可知,稀释后c=1000ρ二b%M=二0ρbM,故B正确; C.根据b%=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可知,b%=v二二.4×M二a×100%=四0VM二二.4a%,故C正确; D..根据c=1000ρwM可知,b%=cM1000ρ,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