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2 )实验用品:
仪器:①? __? ②?_ _? ③?___??④? ⑤镊子? ⑥小刀?⑦玻璃片? ⑧砂纸?⑨试管夹
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Na2S 溶液、 AlCl3溶液、NaOH 溶液等。
(3 )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1? ? ? 2? ? 3? ? ? 4? ? ? 5? ? ? 6? ? ?(用A—F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
(4)实验结论:? ? ;
参考答案:(1)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胶头滴管;烧杯;试管;酒精灯?
(3)1﹕B;?2﹕F;3﹕A;4﹕D;5﹕C;6﹕E?
? 2Na+2H2O=2Na++2OH-+H2↑?
(4)金属性:Na > Mg > Al?;非金属性:Cl > 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以下是有关SO2、Cl2的性质实验。
(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

①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实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若D中盛铜粉,通入足量的Cl2,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D中装的是五氧化二钒(催化剂),通入SO2时,打开K通入适量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O2通入B中,碘水褪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将足量的SO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未见沉淀生成,若向该试管中加入足量(填字母)________,则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A.氨水 B.稀盐酸 C.稀硝酸?D.氯化钙溶液
(3)若由元素S和O组成-2价酸根离子X,X中S和O的质量比为4∶3;当Cl2与含X的溶液完全反应后,可得澄清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Cl2与含X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含X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不相同;Cu粉红热,并产生棕黄色烟;2SO2+O2
2SO3;②SO2+I2+2H2O===
4H++2I-+SO42-
(2)AC
(3)4Cl2+S2O32-+5H2O===2SO42-+8Cl-+10H+;有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友好的是( )
A.C
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aOCa(OH)2溶液溶液
参考答案: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反应过程中产生、利用污染环境的物质CO,不符合绿色化学,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故A错误;
B、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银比铜要贵重,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符合绿色化学,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中取出一块钠→
______________,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烧杯中。
(3)某同学用镊子夹住一块钠,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但钠很快脱落,实验没有成功。正确的关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并塞紧带有钠的塞子,排出水的体积共为16.8 mL,待钠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处于标准状况,则所用的钠的质量为_______g。
参考答案:(1)ABD
(2)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
(3)用铝箔把钠包好后再扎上一些小孔,再用镊子夹住
(4)0.034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中的热效应。实验时将
溶液和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所得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左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温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所得数据,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4)利用图中所给数据,可测得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
(5)除了使用保温杯外,为了保证实验成功,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说出1点即
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器(2)防止热量散失(3)B (4)1.5 (5)使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小不要大;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在溶液中(合理给分)。
本题解析:(1)反应时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环形搅拌棒。
(2)在实验中,应该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保温杯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损失。
(3)根据图像可知,当V1=0时,溶液的温度不是22℃,A不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反应放热,B正确。选项C和实验无关系,不正确,答案选B。
(4)当酸碱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根据图像可判断,氢氧化钠的浓度是
。
(5)在实验中,应该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使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小不要大;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在溶液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