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C? )
A.由Al、Mg、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Al、Mg、NaOH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3OH—=Al(OH)3↓
C.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Fe、Cu、FeCl3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镁比铝活泼,A中镁是负极,铝是正极,A不正确。由于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铝,而镁不反应,所以选项B中铝是负极,镁是正极,但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所以负极得不到氢氧化铝沉淀,而是生成偏铝酸钠,B不正确。铝比铜活泼,但在浓硝酸中铝钝化,所以铜是负极,C正确。铁比铜活泼,D中铁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铁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所以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有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______池,B是______池.
(2)装置A中的Zn极是______极,Cu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B中是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CuSO4混合溶液,溶液体积为500mL,M、N均为石墨电极,当装置A中Zn棒质量减少32.5g时,N上质量增加___ ___g;
(4)欲用装置B给用来给餐具镀银,N应该是______?(填“银”或“餐具”),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
参考答案:(1)A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作原电池,B连接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
故答案为:原电;电解;
(2)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负;2H++2e-=H2↑;
(3)M作阳极,N作阴极,电解氯化钠和硫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等,所以32.5g65g/mol×64g/mol=32g,故答案为:32;
(4)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与镀层金属相同的金属阳离子,欲用装置B给用来给餐具镀银,N应该是餐具,电解质溶液是可溶性的AgNO3溶液,
故答案为:餐具;AgNO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在反应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B.铜片作正极,锌片作负极
C.溶液中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溶液中Cu2+移向负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D不正确,溶液中Cu2+移向正极,答案选D。
点评:该题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特别是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了解掌握情况,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装置不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甲是原电池,锌比铜活泼,属于锌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放出氢气。乙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锌和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其余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