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7-18 02:28: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B.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 E.Ba(OH)2·8H2O与NH4Cl反应
参考答案:(4分)ACD;BE
本题解析: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一般分解反应、有碳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反应等是吸热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点评:此题是对放热吸热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提到的几个反应就可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某八宝粥中注明未加糖,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 B.反应2NO2(g)→N2O4(l)的熵(体系混乱度)减小(即ΔS<0) C.环境保护的根本是研究怎样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有用物质 D.ΔH>0的化学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而逸出,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难点降低,则pH逐渐增大,答案选C。 考点:考查题型原电池的有关判断、pH的计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属于常规性试题,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原理即可,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本题难度:困难
4、简答题 有下列六种固体物质:①氯化镁、②金刚石、③白磷、④过氧化钠、⑤干冰、⑥二氧化硅,请回答有关这六种固体物质的问题. (1)将这六种固体按不同晶体类型分成三组,并填写下表:
(2)其中以共价键相结合,原子彼此间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化合物是______(填编号).晶体内存在分子的单质是______(填编号).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 (3)其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填编号);熔点最低的物质是______(填编号). (4)请写出氯化镁的电子式______,干冰的结构式______.
参考答案:(1)①氯化镁由阴阳离子构成,是离子晶体; ②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是原子晶体; ③白磷由分子构成,是分子晶体; ④过氧化钠由阴阳离子构成,是离子晶体; ⑤干冰由分子构成,是分子晶体; ⑥二氧化硅由原子构成,是原子晶体; 故答案为:①④、②⑥、③⑤;? (2)以共价键相结合,原子彼此间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是金刚石和二氧化硅,金刚石是单质,二氧化硅是化合物; 分子晶体内存在分子,白磷是单质,干冰是化合物;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所以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故答案为:⑥;③;④. (3)原子晶体硬度大,金刚石的硬度最大;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但标况下白磷是固体,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干冰的熔点低. 故答案为②;⑤.? (4)氯化镁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所以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干冰中原子间的作用力是极性共价键,所以干冰的结构式为O=C=O, 故答案为:

;O=C=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将硼酸、发烟硫酸、萤石粉共热得到无色气体A,A为平面构型分子,密度约为空气的2.3倍,A用乙醚吸收后得到液态物质B。液态乙酸中存在微弱的自偶电离,离子电导率为139μS/cm,将B加入乙酸中形成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发现乙酸的离子电导率显著增强,达到1300-5800μS/cm,B与乙酸的混合溶液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非水型电解质,与传统的水溶液电解质体系相比有独特的优势,扩大了电化学反应研究的物质范围和电位研究区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A、B的结构简式? A 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⑵ 写出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用方程式表示乙酸的自偶电离过程,并分析乙酸中加入B后,电导率显著提高的原因 ⑷ 红外光谱显示,纯乙酸中存在两种羧羟基吸收峰,分析这两种峰产生的原因 ⑸ 为什么说非水型电解质可以扩大电化学反应研究的物质范围和电位区间?
参考答案:⑴ A:BF3,? B:(CH3CH2)2O·BF3?(2分,各1分) ⑵ 3H2SO4 + 2H3BO3 + 3CaF2 ="==" 2BF3 + 3CaSO4 + 6H2O? 2分 ⑶ 2CH3COOH ?CH3COOH2+ + CH3COO-,加入(CH3CH2)2O·BF3后,(CH3CH2)2O·BF3 是强路易斯酸,形成了CH3COOBF3-离子,促进了乙酸的自偶电离 2CH3COOH + BF3 ="=" CH3COOBF3- + CH3COOH2+?(2分) ⑷ 乙酸中存在单分子和缔合分子两种状态?(1分) ⑸ 水溶液中难溶或不溶的物质在非水电解质中可以研究,故扩大了研究的物质范围;在水溶液中,电解电位受到析氢电位和析氧电位的区间限制,而非水电解质中扩大了研究的电位区间限制。(意思对即可)(2分)
本题解析:⑴ A的摩尔质量约为29×2.3=67(g/mol),且为平面分子,结合反应物中存的原子种类,可以推测A为BF3,经验证正确。B为BF3与O(CH2CH3)2的简单加合产物,即F3B←O(CH2CH3)2。 ⑵ A的生成过程可以看成是两个反应的结果,即CaF2与浓H2SO4反应生成HF,然后生的HF迅速与H3B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BF3和水。当然也可以把两个方程式写成一个反应方程式:3H2SO4 + 2H3BO3 + 3CaF2 ="==" 2BF3 + 3CaSO4 + 6H2O。 ⑶ 自偶电离过程,可以与水的自偶电离进行类比。因此乙酸的自偶电离过程可表示为:2CH3COOH ?CH3COOH2+ + CH3COO-,即乙酸分子之间H+的传递过程。当乙酸中加入B后,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加,说明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加,也就是说B的加入促进了乙酸的电离,这是因为BF3是强的路易斯酸,它能与CH3COO-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促进了乙酸的电离。 ⑷ 在单分子的乙酸,由于只存在一种化学环境的羧羟基,因此只能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一种吸收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两种红外吸收峰,也就意味着存在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羧羟基,结合乙酸的性质,说明纯乙酸中,有一部分乙酸以单分子形式存在,也存在一部分因氢键形成了双聚的乙酸分子。 ⑸ 水溶液中难溶或不溶的物质在非水电解质中可以研究,故扩大了研究的物质范围;在水溶液中,电解电位受到析氢电位和析氧电位的区间限制,而非水电解质中扩大了研究的电位区间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