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水的电离平衡》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3:52: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 A.pH值升高 B.酸性增强 C.水的离子积增大 D.c?(OH-)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5℃时,pH值都等于10的KOH溶液与CH3COOK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 ) A.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C.后者比前者大 D.两者都比纯水电离程度小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pH=10的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醋酸钾溶液中,醋酸根离 子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氢氧根浓度为: mol/L=10-4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是1×10-10mol/L,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醋酸钾溶液大于氢氧化钾溶液,答案选C 考点: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pH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2分)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 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以上 ② 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④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填空:(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⑤中,在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4)如下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5)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 mol·L-1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烧碱体积(mL)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第一次
| 20.00
| 0.40
| 20.40
| 第二次
| 20.00
| 4.00
| 24.00
| 第三次
| 20.00
| 2.00
| 24.10
|
参考答案:(1)① ,偏大(2)偏小 (3)当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22.60mL (5)0.2000 mol·L-1
本题解析:(1)滴定管水洗后需再用待装液润洗,否则会使滴定管中溶液浓度偏低,消耗溶液体积偏大,使测定结果偏大。 (2)若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则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 (3)接近终点时,当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变红且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4)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每一格表示1mL,图中读数为22.60mL。 (5)第一次和第二次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20.00mL,第三次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22.10mL,第三次数据应舍去。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00m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2000mol·L-1,盐酸体积为20.00mL,由n(HCl)=n(NaOH)得盐酸浓度为0.2000 mol·L-1。 考点:中和滴定 点评:计算时引起偶然误差的数据应舍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当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用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 B.将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了10 ml蒸馏水再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时,尖嘴处留有气泡,达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如果盐酸的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就偏高,反正就偏低。用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会使终了体积读数偏小,导致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A正确;将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了10 ml蒸馏水再滴定,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错误;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进行滴定,使盐酸浓度偏低,盐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错误;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时,尖嘴处留有气泡,达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使盐酸的体积读数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错误。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Na2SO4═2Na++SO4-2
B.Al2(SO4)3═2Al3++3SO42-
C.Ba(OH)2═Ba2++(OH-)2
D.CuSO4═Cu2++S6++4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