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10分)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3)硬质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主要作用是?。
(4)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可以是?
(5)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先后顺序是?
参考答案:(1) 3Fe + 4H2O(g)
Fe3O4 + 4H2
(2) 检查气密性
(3) 增大铁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4) 碱石灰
(5) 先点燃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
本题解析:考查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水蒸气由烧瓶中的水、酒精灯加热所得,同时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在横质玻璃管中盛装石棉绒
为了防止铁粉的氧化,同时为了防止高温下氢气的爆炸,故在反应开始时,应当先点酒精灯,这样能够先产生水蒸气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而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喷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与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方案
| 现象、结论
|
A
| 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含铝、铁、镁三种元素
|
B
| 加入NaOH 溶液
| 有无色气体产生,含有铝元素
|
C
| 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含有镁元素
|
D
| 加入KSCN 溶液
| 溶液呈血红色,含有铁元素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答案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结论含铝、铁或铝、镁。加入NaOH 溶液只有铝反应产生无色气体,铁、镁不反应故正确。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也可能是沉淀A(OH)3, 加入KSCN 溶液,金属单质与之不反应,即便含铁元素溶液不会变色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同学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应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生成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请你参与以下研究过程.该同学按实验要求,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1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2的作用是______.
(2)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指导老师认为,不仅要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钠还要检验其中是否有氧化钠和碳,当确认钠充分反应后,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装置4中得到的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碳:______.
参考答案:(1)装置1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渥斗和锥形瓶,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l2中带有的HCl气体,
故答案为:分液渥斗;锥形瓶;除去Cl2中带有的HCl气体;
(2)由题意可知,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生成碳酸钠,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说明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所以反应物为碳酸钠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故答案为:2Na+2CO2=Na2CO3+CO;
(3)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其中一种固体为碳酸钠,另一种固体为C,反应的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故答案为:4Na+3CO2=2Na2CO3+C;
(5)根据C不溶于水分析,将4中固体加足量水,有不溶黑色固体,则生成物中有C,故答案为:将4中固体加足量水,有不溶黑色固体,则生成物中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酸性条件下H2C2O4可以被KMnO4溶液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依据KMnO4溶液褪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最快的是
组号
| 反应温度 /℃
| 参加反应物质
|
KMnO4
| H2C2O4
| MnSO4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m/g
|
A
| 20
| 4
| 0.1
| 2
| 0.1
| 0
|
B
| 20
| 4
| 0.1
| 2
| 0.1
| 0.1
|
C
| 40
| 4
| 0.1
| 2
| 0.1
| 0
|
D
| 40
| 4
| 0.1
| 2
| 0.2
| 0.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