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4分)
A~H是纯净物或溶液中的溶质,其中A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略)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E?.
(2)H和 SO2生成强酸F,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3)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5)C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有何现象??.
参考答案:
(1) HNO3,NO2,(各2分)
(2) H2O2(2分)
(3) 3 Fe2++4H++NO3-="3" Fe3++NO↑+2H2O.(3分)
(4) 2H2O2
2H2O+O2↑(3分)
(5)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A、B、C、D都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B、C 为氧化物,C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强酸E。
①当B为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时,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B为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时, F由A与E化合生成。当小心加热F时,可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G和CO2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和电子数目)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H,写出F分解生成G和H的化学方程式?;
(2)若D为氧化物,A、B、C都是强电解质,C可用于食品发酵、泡沫灭火。写出A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若D为强酸或强碱溶液时都能发生图示转化关系,且A和C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
当D为强酸时,A→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当D为强碱时,B→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1)①
② NH4NO3
N2O↑+2H2O? (2)2OH-+CO2=CO32-+H20
(3)AlO2-+H++H2O=Al(OH)3↓或[Al(OH)4] -+H+=Al(OH)3↓+H2O
Al(OH)3+OH-=AlO2-+2H2O (Al(OH)3+OH-=[Al(OH)4] -))
本题解析:(1)根据题图各个物质间的关系,结合B、C 为氧化物,C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强酸E。说明A、B、C都含有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符合要求的可能组合为①S—SO2—SO3;②N2—NO—NO2.③NH3-- NO—NO2. ④H2S—SO2—SO3.①当B为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时,只有①符合要求,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2SO2+O2
2SO3。②当B为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时, F由A与E化合生成。当小心加热F时,可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G和CO2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和电子数目)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H,说明是第三组③NH3-- NO—NO2.A是NH3,E为HNO3,F为NH4NO3无色无味的气体G是N2O。无色无味的液体H是水。F分解生成G和H的化学方程式:NH4NO3 = N2O↑+2H2O。(2) 因为D为氧化物,A、B、C都是强电解质,C可用于食品发酵、泡沫灭火。可知C为小苏打碳酸氢钠,B为苏打碳酸钠。A为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写出A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0。(3)若D为强酸,则相应的各个物质所属类别分别是偏铝酸盐、氢氧化铝、铝盐;A→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若D为强碱溶液时,则相应的各个物质所属类别分别是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B→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图是A~Z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产物未列出).其中,A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单质,常温下C是一种常见液体化合物,E、F、X均为气体.物质Y和Na2AO4均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Z是一种红褐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电子式为______;
(2)在①~⑧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若在反应④中转移电子数为2NA,则消耗的F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L.
(5)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A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单质,常温下C是一种常见液体化合物,E、F、X均为气体.结合转化关系和反应条件,可以推断,A+C=D+E的反应是铁和水蒸气发生的反应;B+C通电电解得到EFG,EF为气体,判断是电解食盐水的反应,C为H2O,B为NaCl,A为Fe,E为H2,F为Cl2,G为NaOH,D为Fe3O4;X为HCl,N为FeCl3,M为FeCl2,Z为Fe(OH)3;
转化关系中的反应:F(Cl2)+G(NaOH)=C(H2O)+B(NaCl)+Y(NaClO);判断Y为NaClO;
(1)Y为NaClO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在①~⑧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①是铁和水蒸气发生的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②电解氯化钠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③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④是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⑤是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⑥是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合反应;⑦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是复分解反应;⑧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综上所述②④⑧符合,
故答案为;①②④⑧;
(3)反应⑤是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O4+8H+=2Fe3++Fe2++4H2O,故答案为:Fe3O4+8H+=2Fe3++Fe2++4H2O;
(4)反应④是Cl2+2NaOH=NaCl+NaClO+H2O;1molCl2反应,电子转移1mol,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NA,则反应的氯气为2mol,则消耗的F(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故答案为:44.8;
(5)反应⑧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铁和次氯酸钠发生的反应生成Na2FeO4,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氢氧化铁做还原剂,次氯酸钠做氧化剂被还原为氯离子,依据原子守恒配平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是:2Fe(OH)3+4NaOH+3NaClO=Na2FeO4+3NaCl+5H2O,故答案为:2Fe(OH)3+4NaOH+3NaClO=Na2FeO4+3NaCl+5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XZ和X2Y的化学式:XZ______ ?X2Y______
(2)写出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Z的单质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______(填“能”或“否”),若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不能反应,则此空不必填写).
参考答案: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并且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2,Z为Cl2,XZ为HCl,
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说明Y为O2,X2Y为H2O,Cl2溶于H2O中,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作用,
(1)由以上分析可知,XZ为HCl,X2Y为H2O,故答案为:HCl;?H2O;
(2)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方程式为H2+Cl2?点燃?.?2HCl,故答案为:H2+Cl2?点燃?.?2HCl;
(3)Cl2在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能;Cl2+2NaOH═NaCl+NaClO+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推断题 下图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被略去。A和B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D和E的组成元素相同,I和K的组成元素相同,I在常温下是无色有毒气体,J是黑色粉末,G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

(1)A的化学式是?。 (2)B的电子式是?。
(3)I和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D是无色气体,且常温下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则G和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8分)(1) H2O2?(2)
(3)CuO? +? CO
Cu? +? CO2?
(4)3 Cu ?+ 8H+ +2NO3-= 3 Cu2+ +2NO↑ + 4 H2O?(各2分)
本题解析:A和B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这说明应该是水和双氧水。A能和二氧化锰反应,所以A是双氧水,B是水,C是氧气。I和K的组成元素相同,I在常温下是无色有毒气体,J是黑色粉末,G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因此I是CO,J是氧化铜,G是铜,K是CO2。D和E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D可以是NO,E是NO2,所以F是硝酸。另外D也可以是二氧化硫,E是三氧化硫,F是硫酸。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和转化的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类试题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