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室温下,0.1?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参考答案: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Y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为Si元素,X与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C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3-4=7,且原子序数最大,W为Cl元素.
A、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其它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则C元素的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Cl<Si<Al,故A错误;
B、Z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B错误;
C、Al在高温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置换出铁,故C正确;
D、W的气态氢化物为HCl,溶于水形成盐酸,H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室温下,0.1?mol/L?盐酸溶液的pH=1,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Ⅰ.已知A、B、C、D四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3、6、6,且都含有18个电子,B、C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D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从B分子的立体结构判断,该分子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C分子中都包含______个σ键,______个π键.
(4)D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须指明D是何物质):______.
Ⅱ.CO的结构可表示为C≡O,N2的结构可表示为N≡N.
(5)下表是两者的键能数据:(单位:kJ/mol)
| A-B | A=B | A≡B CO 357.7 798.9 1071.9 N2 154.8 418.4 941.7
|
结合数据说明CO比N2活泼的原因:______.
Ⅲ.Fe、Co、Ni、Cu等金属能形成配合物与这些金属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
(6)基态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7)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属于______(填晶体类型).
参考答案:Ⅰ、A、B、C、D四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3、6、6,且都含有18个电子,故A为氩气,B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故B为H2S,C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为6,且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C为N2H4,D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含有18g电子,甲烷电子数目为10,含有5个原子,再有1个O原子为18电子,故D为CH3OH,甲醇有毒,符合题意,
(1)A是氩气,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是Ar,故答案为:Ar;
(2)B为H2S,S原子成2个S-H单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故S为sp3杂化,为V型结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极性;
(3)C为N2H4,分子中含有4个N-H键,1个N=N键,单键是σ键,双键中1个为σ键、1个π键,故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故答案为:5;1;
(4)D是CH3OH,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故答案为:D是CH3OH,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Ⅱ、(5)CO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1071.8kJ/mol-357.7kJ/mol-798.9kJ/mol=273kJ/mol,
N2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941kJ/mol-154.8kJ/mol-418.4kJ/mol=523.3kJ/mol,
CO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273kJ/mol,N2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523.3kJ/mol,CO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较小,所以CO的第一个键比N2更容易断,
故答案为:CO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273kJ/mol,N2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是523.3kJ/mol,CO中第一个π键的键能较小,所以CO的第一个键比N2更容易断;
Ⅲ、(6)Ni是28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Cu是29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4s2;3d104s1;
(7)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熔沸点很低,所以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C>D>B>A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D>B
C.C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ⅡA族
D.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之间均为单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若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6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在B单质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A______?C______
(2)写出AB2?的电子式为______
(3)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______.
参考答案: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有2个电子层,L层电子数为4,故A为碳元素;D单质颜色是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D为硫元素;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C在B单质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生成化合物为过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碳元素;C为钠元素.
故答案为:碳;钠.
(2)AB2?是CO2,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
(3)D为硫元素,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2D?为Na2S,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