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原电池原理》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8-08 04:33: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H2的一极是正极,通O2的一极是负极 B.电池反应式为:2H2 +O2 ="==" 2H2O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100%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燃料电池中,燃料反应的一极是负极,氧气反应的一极是正极,A错;电极总反应就是H2和O2 反应的方程式B对;产物没有污染物生成,C对,任何电池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100%,D对。 考点:对燃料电池的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如右图所示),电解液为溴化锌水溶液,电解液在电解质储罐和电池间不断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极a连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C.放电时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 D.阳离子交换膜可阻止Br2与Zn直接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确定其放电时的总反应(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为Zn+Br2=ZnBr2,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则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极b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据此可确定A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写出一个能证明还原性Fe比Cu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简易装置图(标出电极名称、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两电极洗净干燥后称量,总质量为 62g,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Fe+Cu2+==Fe2++Cu (2) (3)3.01×1023或0.5N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课题式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下列装置如图连接,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A?极的名称是______. (2)甲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如果收集乙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4)欲用丙装置精炼铜,G应该是______(填“纯铜”或“粗铜”),精炼液的成分是______. (5)已知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红褐色的粒子,那么装置丁中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1)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该极上氢离子放电,所以该电极是阴极,所以E电极是阳极,D电极是阴极,C电极是阳极,G电极是阳极,H电极是阴极,X电极是阳极,Y是阴极,A是电源的正极,B是原电池的负极,故答案为:正极; (2)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阳极是氯离子放电,阴极是铜离子放电,所以电解反应为:CuCl2?电解?.?Cu+Cl2↑,故答案为:CuCl2?电解?.?Cu+Cl2↑;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是: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产生的氢气和氯气体积比实施1:1,故答案为:1:1; (4)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含有铜离子的盐作电解质即可,故答案为:粗铜,硫酸铜溶液; (5)根据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的带正电荷的粒子会向阴极即Y极移动,所以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故答案为: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8分) 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2)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用“NA”表示) (3)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 K+、Cl-的移动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A. 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 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 烧杯移动 C. 盐桥中的K+、Cl-都向右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4)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代号)。 A. NaOH? B. Zn ? C. Fe?D. H2SO4
参考答案:(1)Zn﹣2e﹣→Zn2+?(2)0.02NA?(3)B?(4)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