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与这两种变化都有关系的因素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密度的大小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
D.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参考答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根据能量守恒知,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与这两种变化都有关系的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6分)原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1)两支试管均产生大量气体,盛?的试管中气体产生较快,盛?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 H2O(l)+ CO2(g)? △H>0
CO32—(aq)+ 2H+(aq) ="===" H2O(l)+ 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3)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乙同学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 试剂1
| 试剂2
| 混合 前温度
|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
①
| 35mL水
| 2.5g NaHCO3固体
| 20℃
| 18.5℃
|
②
| 35mL水
| 3.2 Na2CO3固体
| 20℃
| 24.3℃
|
③
| 35mL稀盐酸
|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 20℃
| 19℃
|
④
| 35mL稀盐酸
|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 20℃
| 24.2℃
|
⑤
| 35mL稀盐酸
| 2.5gNaHCO3固体
| 20℃
| 16.2℃
|
⑥
| 35mL稀盐酸
| 3.2g Na2CO3固体
| 20℃
| 25.1℃
|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五条结论
a:NaHCO3的溶解是?(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的溶解是?(吸热或放热)过程;
c: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d: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e: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由?(填a→d的字母)的热效应之和。
参考答案:(1)? NaHCO3? NaHCO3?(2)?不正确
(3)?吸热?放热?吸热?放热? a c
本题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是分步进行的,首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盐
酸生成CO2气体。所以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速度快。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钠生成的气体多。
(2)影响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溶解过程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其次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明显,仅靠触摸是不准确的,而应该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3)实验1和2属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根据温度的变化分析可判断,碳酸氢钠溶于水是吸热的,碳酸钠溶于水是放热的。根据温度的变化可知实验3是吸热的,实验4是放热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溶解过程吸收的能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吸收的能量的两部分之和,即是a和c的热效应之和。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HCl
B.CaCl2
C.NH4Cl
D.NaOH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可知选项A中只有共价键,B中只有离子键,C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D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和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而磷酸难挥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D的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C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是因为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接触面积大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