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推断题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单 质和由其组成元素组成的A、B、C、D四种化合物, 其中甲、乙为非金属气体单质,甲为密度最小的气体,乙能支持燃烧,丙、丁为常见金属,其中丙在地壳中含量处前三位。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俗名___,C物质的用途之一___ 。
(2)写出A+乙B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在加热条件下,丁与气态D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若21.6g A与适量的乙反应生成B,A、B按上述图示转化为溶液I和溶液Ⅱ(假设各步反应均恰 好进行完全);向溶液I中通入____mol Cl2,经充分反应可恰好使溶质的组成与溶液Ⅱ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1)磁性氧化铁 ;冶炼铝的原料
(2)6FeO+O2
2Fe3O4
(3)3Fe+4H2O(g)
Fe3O4+4H2
(4)0.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2分)实验室制备甲酸铜晶体[Cu(HCOO)2·4H2O]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2)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3)证明碱式碳酸铜沉淀已经洗涤充分的实验操作是?;“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4)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⑴2Cu2+ + 4HCO3— = Cu2 (OH)2CO3 ↓ +3CO2? + H2O
⑵过滤?玻璃棒、漏斗、烧杯
⑶取最后滤出的洗涤液,无明显现象?防止甲酸铜结晶而损失
⑷除去甲酸并减少甲酸铜晶体损失(每空2分,共1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
A.6.4 g
B.4.8 g
C.2.4 g
D.1.6 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向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CuCl2+2FeCl2,由题意可知:Cu与Fe2O3的物质的量相等,设二者的物质的量均为x,则有6x=0.3 L×1 mol·L-1=0.3 mol,x=0.05 mol;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原子的质量:0.05 mol×3×16 g·mol-1=2.4 g。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含Fe2O3的铁矿石炼铁
B.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Fe3O4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运输浓硝酸、浓硫酸
D.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作净水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对;B中铁在纯氧中燃烧是初三内容;C中考查了钝化知识;D中氯化铁溶液作为净水剂是因为Fe3+的水解产生Fe(OH)3胶体。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2012·石家庄质检](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产物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1)取0.98 g Cu(OH)2固体加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和?。
(2)取少量产物B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证明产物A在加热时能与NH3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Ⅱ(夹持装置未画出)所示实验装置。
①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现象:
i直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ii装置乙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能证明产物A与NH3发生了反应的判断依据的是?(填选项字母)。
a.只有i可以? b.只有ii可以? c.i或ii都可以
参考答案:(12分)(1)CuO? Cu2O
(2)Cu2O+2H+=Cu2++Cu+H2O
(3)如图连接装置,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将末端导管浸入水中;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底部,若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冒出,撤掉热毛巾,冷却至室温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且持续不落,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本题解析:(1)很明显A是CuO,n(CuO) =0.80g/80g·mol-1=0.01mol,由A到B失去氧的物质的量为:(0.80g-0.72g)/16 g·mol-1=0.005mol,0.72gB中含有0.01molCu和0.005molO,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所以B的化学式为Cu2O。
(2)该反应生成了Cu2+和Cu,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2++Cu+H2O。
(3)②由图1知CuO受热分解生成红色的Cu2O,所以现象i不能说明CuO加热时能与NH3反应;现象ii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说明加热时CuO能与NH3反应,故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