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对其免疫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主要由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并消灭该病毒
B.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C.效应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则吲哚乙酸的浓度是自变量,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是因变量,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B项对,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插条生根;C项错,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图可知使插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不一定相同;D项错,本实验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即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图像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A.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处有神经节故e是感受器,刺激b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故A错误。兴奋在c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有信号的转变比在b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些,故B错误。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故C正确。II处发生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质、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H2O2酶属于胞内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