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通过以下方法所获得的免疫能力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是
A.成人注射丙种球蛋白(抗体)
B.注射乙肝疫苗
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某些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以产生二次免疫,免疫能力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注射抗体、淋巴因子,能增强受者的免疫能力,但不能保持较长时间。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突触前膜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可以看出,a是轴突末梢膨大的部分,称作突触小体。b是另一神经元的树
突或胞体,①为突触小泡,内容物是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借助于膜的流动性。b
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处的液体为细胞间隙液,即组织液,神经递质被释放入其中。
③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
识网络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D.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是前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后者几乎不含有;葡萄糖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和组织液到达细胞内液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红细胞中氧气进入血浆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细胞内液经过1层膜,共4层膜,氧气的运输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所以红细胞中氧气浓度高于细胞内液;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CO2的产生部位——细胞内液。
考点:考查内环境成分和物质运输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内环境的物质运输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的颗粒非常多,血浆渗透压主要是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发生皱缩。血浆胶体渗透压虽然较小。但蛋白质等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能直接影响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的交换,对维持正常血液量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萘乙酸浓度相同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生长激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错误。
B.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萘乙酸浓度可能不相同,因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错误。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因为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错误。?
D.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能量释放得少,会影响兴奋的传导;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