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现有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比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来自高温环境)的是
A.含有胸腺嘧啶32% 的样品
B.含有腺嘌呤17% 的样品
C.含有腺嘌呤30% 的样品
D.含有胞嘧啶15% 的样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其中含有3个氢键的G—C碱基对的结构较稳定。由此可见,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其分子结构较稳定,越耐高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选项中的G—C碱基对比例最高,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植物奶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国内专家指出,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物质运输方式中,与反式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细胞排出尿素
C.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反式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细胞排出尿素为自由扩散,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通过胞吞进入。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若含有1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有40个胸腺嘧啶,该DNA分子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A.30个
B.60个
C.120
D.18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双链中A=T、G=C,所以C+T=1/2×100=50,T=40,则C=10。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1)×10=30个。
考点:考查DNA复制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DNA复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酿酒过程中密封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C.细胞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
D.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酿酒过程中密封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高频考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温度升高A点上移
B.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C.曲线1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D.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从图中无法得知温度升高后酶活性的变化,因此无法确定A点变化,A项错误;pH在此实验中是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统一,B项正确;本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曲线2是实验组,曲线1是对照组,C项正确;由1、2组对照可知,当P存在时,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但仍有酶促反应,说明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