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呵欠”,其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
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呵欠”,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 .0级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些人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是由于长期缺乏食物导致营养不良,使血液中的血浆蛋白严重缺少,从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故本题选B。
考点:组织水肿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组织水肿,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抗原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细胞
D.淋巴因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胸腺和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属于免疫分子,而抗原属于外来的异物,故选A。
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免疫系统组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下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神经兴奋的产生。1为极化状态,此时膜内外存在有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产生原因为钾离子的外流,A错误。去极化过程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造成的,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钠离子含量影响去极化过程和动作电位的大小,若组织液中钠离子含量增大不会对静息电位产生影响,而会使动作电位加大,C错误。钾离子浓度会影响极化状态,外部钾离子浓度加大,使钾离子外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减小,X应该上移,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生理活动与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A.骨的生长
B.血糖调节
C.膝跳反射
D.脑的发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激素促进骨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胰岛素降低血糖得浓度,B不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促进脑的发育,D不符合题意。膝跳反射是神经调节与激素无关,故本题选C。
考点:激素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教材中有关激素的作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