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肾上腺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寒冷时体内大量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识别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因此A错;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体现在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同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C正确;寒冷环境,需要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加,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a是胰岛素,肝细胞上的受体与a结合后,可引起糖元的合成速率加快
B.乙图中的b是细胞表面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丙图中的抗体是由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后经外排方式分泌的,它的产生与释放都不需要能量
D.发生丙图中生理过程的e细胞至少接受过两次过敏原的刺激,它释放的d物质为组织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甲图中a是胰岛素,肝细胞上的受体与a结合后,可引起糖元的合成速率加快,降低血糖浓度
B.乙图中的b是细胞表面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丙图中的抗体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后经外排方式分泌的,它的产生与释放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发生丙图中生理过程是过敏反应,其中e细胞至少接受过两次过敏原的刺激,它释放的d物质为组织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示“用切下的燕麦胚芽鞘为材料,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过程,仔细分析下面实验,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通琼脂块甲和乙的成分中是否含有生长素?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生长素由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是一个极性运输的过程,只能由形态学的上方运送到形态学下方,所以甲中有生长素,乙中没有生长素。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下列各项中,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正确说法是
A.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
B.蔬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剂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C.激素 调节是植物 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D.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只要考虑药物毒性和价格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可能促进生长,也可能抑制生长,A对。蔬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剂可能会影响人的健康,B错,植物调节的方式除了激素调节外还有水信使调节,植物体内水势的变化也可作为一种信息,并迅速传递,以调节相关生命活动,适应环境变化。如气孔的开关调节、干旱时叶子的闭合等,C错。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不能只考虑药物毒性和价格还要考虑施用方法、时期、浓度、次数、施用部位及气象条件等,D错。
考点: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应用等。要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分别是
A.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肾小管
B.前者是垂体,后者是肾小管
C.两都是下丘脑
D.两者都是垂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促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作用于垂体,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