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面四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B.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
C.用含有S和P的培养基培养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在研究光照强度影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某种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下丘脑对体温的调节,有两种途径,一是神经方式,就是使立毛肌收缩或者舒张,增加或者减少排汗量等,二是通过体液,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进而调节体温,这些都不通过大脑,故A错,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所以B选项正确;C项,总是觉得有什么不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不该放在同样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D项,要先用带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不能直接培养噬菌体。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C.葡萄糖、O2和血浆蛋白
D.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的;
B.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C.迅速分解;
D.在突触部分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E.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F.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2是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致,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一方面将信号传给大脑,一方面进行肌肉收缩的反射;因此,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和④→⑤→⑦。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的是
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
C.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是体液免疫,发生在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是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是发生在红细胞内。
考点:考查内环境的组成。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各种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