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④代表突触后膜
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是受体蛋白,也是离子通道,②是神经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⑥突触小泡,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如图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尿量增多,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得,尿量增多。酶活性不变,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因此酶活性不变。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生物体内某种物质含量或合成量的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食物缺碘——动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B.饲喂甲状腺激素——动物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C.气温降低——植物脱落酸含量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含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少,反馈作用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A正确。饲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反馈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B错误。气温降低,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逐渐停止,并逐渐进入休眠期,C正确。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液和组织液
B.血浆和组织液
C.血浆和淋巴
D.组织液和组织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D.人进食1小时后,毛细血管内的胰高血糖素会迅速升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①→② 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A正确,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错误。组织细胞内由于细胞呼吸产生CO2,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C错误。人进食1小时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含量迅速上升,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含量上升,使得血糖恢复正常值;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