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人骤然遇冷时,皮肤表面会产生“鸡皮疙瘩”,其直接原因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收缩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立毛肌收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人骤然遇冷时,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综合分析处理,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产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散热。
考点: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以下哪个器官分泌的
A.下丘脑
B.神经垂体
C.腺垂体
D.性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下丘脑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腺体,使其合成分泌腺激素。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幼儿受到惊吓大声哭泣
B.手被划伤感到疼痛
C.眼虫游向有光的水域
D.用电刺激离体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完整的反射弧,二、有适当的刺激。B选项反射弧不完整故错误,C选项中的眼虫属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没有反射弧故错误。D选项中的反射弧也不完整故错误,本题选A。
考点:反射与反射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大,正确的分析出反射弧的五部分是解此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血浆中的缓冲对H2CO3和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A错误,乳酸不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不稳定,分解成CO2和水C错误;所以乳酸浓度是现增加后降低。所以选D。
考点:考察人体PH稳定的调节机制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点评:人体能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因为血浆里含有酸碱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包括树突和轴突。根据题干可知镇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阻断兴奋的传递,故作用在突出间隙中,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