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蚕豆叶表皮浸泡在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发生复原的原因是( )
A.细胞壁被破坏
B.原生质层被破坏
C.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把蚕豆叶表皮浸泡在7%的尿素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然后尿素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答案选C。
考点: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外因。
点评:本题对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其在人体的内外都能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阶段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吸水的主要方式不变
B.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般不同
C.所有植物都必须依靠根尖吸水,并通过气孔失水
D.蒸腾作用强弱与光照、大气湿度等有关,但不受土壤条件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植物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吸水的主要方式由吸胀作用转变为渗透吸水;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气孔,但还有角质蒸腾等;蒸腾作用强弱会受土壤条件影响,比如植物吸水减少,会引起气孔关闭,减少蒸腾。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连续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错误。
B.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正确。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是赤道板是个平面,不存在结构;错误。
D.解离时,细胞死亡,不能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促反应速率提高,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