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主要由成熟果实产生,是唯一的气体植物激素,所以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熟红柿成熟。选B
考点:本题考查乙烯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一中生长素含量D>C,B>A
B.图二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
C.图一、图二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图二发生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而图一未发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一,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面侧生长素浓度高,即D>C,B>A;A正确。由于离心作用,小麦幼苗顶端和根的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外侧,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所以茎向转盘圆心方向弯曲生长,根背向圆心方向弯曲生长;B正确。图一、图二中根的生长,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正确。图一、图二中根尖和顶芽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运输、两重性等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科学家对单侧光可诱发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植物的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一种蓝光信号的光受体蛋白——黄素蛋白,可诱发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为验证上述发现,下列实验设置正确的是

A.A、B组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C、D组依次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C.A组为实验组,设红、蓝光等为对照组
D.C组为对照组,设红、蓝光等为实验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B组一个给予单侧光,一个不给予;其他的处理相同,形成对照试验,但单一变量为是否给光,不能用来研究“蓝光信号的光受体蛋白——黄素蛋白可诱发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这一课题,A错误。C、D组除了给光不一样外,胚芽鞘尖端的处理也不一样;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试验,B错误。该实验中应该设置仅仅给单侧蓝光的胚芽鞘为实验组之一,所以C错误,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对植物激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浓度最高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都为极性运输,所以生长素在茎的下部比上部浓度高
C.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都体现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细胞伸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部位主要为生长旺盛的部位,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所以生长最快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般不是最高的;运输的主要方式为极性运输,但是浓度不一定是下部比上部高;向光性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对甲、乙、丙、丁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B.乙图可以反映出正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
C.丙图能够表示温度由高降低的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D.由丁图可见,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曲线的分析。图甲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时,植物生长未受到抑制,只是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生长的效果降低,A错误。正常人体血糖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吃饭后血糖升高,此时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随着血糖浓度的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大,B正确。高温使酶失活,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C错误。丁图中B点以后继续增大光强,植物光合速率不变,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