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中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胞吞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自由扩散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右图表示甲、乙两细胞通过某种方式相联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若图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则图中1表示受体,图中乙表示靶细胞,图中2表示信号分子
C.图中所示的是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相互联系方式
D.图中所示的两细胞间的关系体现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功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一株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中部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叶的上部呈棕褐色,下部呈蓝色,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A.光
B.CO2
C.H2O
D.叶绿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叶片的主叶脉中部切断,使上部的供水量减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所以产生淀粉少,遇碘呈棕褐色,而下部由于水 量供应充足,故遇碘呈蓝色。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缍体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消失,染色单体分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高等动物有丝分裂纺缍体形成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放射线形成,植物是细胞两级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另外细胞质的缢裂方式不同,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生理变化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的是
A.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核仁逐渐解体
C.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D.核膜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变化: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所以其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的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