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垂体受损会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健康成年人在30℃环境中的散热量和产热量能维持动态平衡
D.糖尿病患者多尿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尿素增加而带走大量水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内容。糖尿病患者多尿主要是因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而带走大量水分。D错。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来调节体温
D.热量的散出都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体温调节的有关内容。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下丘脑,A错;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B错;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来调节体温,C正确;热量的散出的形式多样,有肺的呼气,肾脏的排尿、汗液的蒸发等,D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K+排出是被动运输,K+流入是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合使两侧K+浓度差减小,B正确。静息时K+不排出,受刺激后K+排出,说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位→负电位,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神经冲动传导形成原因,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
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疫苗是已经灭火的抗原,故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选B;A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错误;
考点:疫苗的功能
点评:理解疫苗的来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