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方式
点评:基础题,需要学生熟悉人体抵抗外来干扰的三道防线。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据下图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口服垂体分泌的激素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激素;A错误。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分解失去活性,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B正确。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神经纤维膜外的Na+ 浓度明显高于膜内。当神经纤维因受外来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刺激引起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开始增加,Na+ 顺着浓度梯度开始从纤维的膜外扩散入膜内。少量的Na+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如果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Na+的透入显著加快,以致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并且造成膜内电位为正。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时期,“钠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将神经纤维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刺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会出现
B.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C.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主动运输
D.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Na+的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无Na+的溶液中,刺激后没有Na+的跨膜运输,不会出现电位变化,A正确。由“少量的Na+
透入后,又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可知Na+ 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正确。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C正确。由“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 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需要Na+的参与,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为研究不同细胞的免疫作用,将细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细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T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细菌数量的增加
C.B细胞缺失的小鼠对细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D.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是非特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故缺失会引起免疫能力减弱;A错误;
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呈递吞噬抗原给B细胞,使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进而分泌抗体来抑制细菌数量的增加;而细胞免疫中T细胞必不可少;故T细胞缺失,最后会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B错误;C正确;
记忆细胞能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正确;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识记特异性免疫过程各细胞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因缺少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A.夜盲症
B.白化病
C.败血症
D.呆小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错误。?
B.白化病是遗传病;错误。 ?
C.败血症是因为感染病菌;错误。?
D.呆小症是缺乏甲状腺素;正确。
考点:激素失调引起的疾病。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疾病成因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