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研究者对某湖泊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关系图,据图回答:

(1)该群落共有_______个营养级。
(2)第一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主要原因是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浮游植物有大量的能量沉入水底,被湖中________利用。根据图示中的数据,该湖泊泥土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
(2)分解者? ? 增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
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利用?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连线题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暖化,而且二氧化碳溶于水中还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

(1)珊瑚所受破坏尤其严重。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_________。即使背光面有充裕的空间,珊瑚也只向向光面扩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珊瑚礁如果消失必将导致____________锐减等环境问题。
(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海水酸化。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
(3)假设海水pH在千万年尺度上缓慢变化,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____________的过程。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循环进行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1)互利共生? ?虫黄藻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2) HCO3-(缓冲物质、缓冲、缓冲液或缓冲对)
(3)耐酸基因(有利于适应酸性环境的基因或抗酸基因)
(4)CO2? ?全球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同答:


(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_________条,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____________;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__________条。
(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年内,“bi”的利用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
(6)“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昆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3? 太阳鱼和鲈鱼
(2)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
(4)18.52%
(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
(6)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太阳鱼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太阳鱼的生态稳定性(合理答案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