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如图,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条件及饲喂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红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第一组实验可知,雌鱼缸中,即使没有一条雄鱼,只要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雌鱼群体中就不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分析题中第二组实验可知,不让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此时雌鱼群体中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制约,也受到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C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三者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遗传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而发展建立起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可遗传性变异才是进化理论中有价值的变异
B.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若个体间能进行杂交并产生子代就可以认为他们属于同一物种
D.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韵环境,它们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大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C.个体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种群中的个体差异越小,它们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资源越相似,一旦环境改变,造成它们所需要的资源匮乏,种群就可能被淘汰;如果种群中的个体差异比较大,种群中的不同个体需要的食物、空间等资源就不相同,一旦环境改变了,也就只有部分个体因资源匮乏被淘汰。故答案选B。
考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点评:基础题,种群中的个体差异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造成的,差异越大,遗传的多样性越丰富,越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在根本上加以解释的是
A.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B.人工选择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个体水平、基因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历程主要依据是化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