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酶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
D.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酶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A错误。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正确,活细胞内合成酶,C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D正确。本题选A。
考点:酶的概念和特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揭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作用下,麦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B.图甲所示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C.图乙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图乙中,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麦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反应前后都是还原性糖,遇到斐林试剂成砖红色;错误。
B.图甲模型能解释酶的专一性,则a代表麦芽糖酶,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C.图乙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的活性降低,f点都将下移;正确。
D.图乙中,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正确。
考点:酶的专一性,反应底物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线性DNA分子共含2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0%,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识别序列为G↓GATCC,完全切割该DNA分子后产生3个片段,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BamHI也可识别序列GATC并进行切割
B.含BamHI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震荡后即出现紫色
C.一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600个
D.一个该DNA分子经BamHI完全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共含有6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酶具有专一性,故A错误。限制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B后才出现紫色,故B错误。这个DNA分子中本身含胞嘧啶200个复制2次需要200*3=600个,故C错误。一个DNA分子经酶切后产生3个片段,每个片段有2个游离的磷酸集团,故有6个,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和释放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甲植物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三碳酸含量减少,RuBP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和NADP+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想探究温度对甲植物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以排除光照强度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故A正确;突然停止光照,C3化合物将不能被还原,而CO2仍会和RuBP化合物生成C3,使RuBP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B错误;每日光照12h,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用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左右两侧围成的面积之差来表示,所以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故C错误;在Y点时,叶绿体中ATP和NADPH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不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特点是?
A.有纺锤体出现
B.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D.有着丝点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的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出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出现;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故选C。
考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