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小麦种子(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
(2)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3)不一定 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比40℃至80℃间的其他温度下活性高(或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4)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下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___________的影响。
参考答案:(1)蛋白酶? 淀粉酶
(2)对照
(3)温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B.⑤与⑥的基因相同,而细胞内的mRNA不相同
C.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动物的下列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臭虫的趋热性 ②印随行为 ③鸟类迁徙 ④模仿行为 ⑤眨眼反射 ⑥黑猩猩的识字行为 ⑦膝跳反射
[? ]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