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光反应阶段中,ATP形成的时机是
A.电子被接收时
B.电子流动的过程中
C.NADPH形成时
D.NADPH分解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TP形成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题中电子被接收含义较多,如传递电子的物质接收电子、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接收电子等。电子流动时,是指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NADPH分解时,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该过程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行。NADPH形成时,是指NADP+接收电子和H+的过程,即电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因而本题答案应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形成一个渗透系统,其中起“半透膜”作用的是:
A.细胞膜以内的物质
B.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以内液泡膜以外的所有物质
D.细胞壁以内的物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内容,考查的能力为理解判断能力。在能形成一个渗透系统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时,其中起“半透膜”作用的是原生质层,它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故应选B。有部分学生误选C,这是由于忽略了位于细胞膜以内液泡膜以外的细胞核。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即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酶—→ 2CO2 + 2酒精 + 能量
由题目可知,设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分别为X和Y,又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
有氧:C6H12O6~? 6O2 ~6CO2 ?无氧:C6H12O6?~2CO2 ~ 2酒精
1? 6? 6? 1? 2
X? 24? 24mol? Y? 48- 24mol
可得X=4mol? Y=12mol
故比值为3:1
考点: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比值关系;若已知氧气从氧气入手,若已知酒精从酒精入手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促反应速率提高,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图2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冬季所有动物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产生酶,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A项错误;酶的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ATP直接供能,而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B项正确;对于恒温动物(如人)体内温度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体内酶的活性几乎不变,C项错误;ATP全称三磷酸腺苷,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腺苷由一个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故ATP含有核糖,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不含核糖,少数酶属于RNA,含有核糖,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