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CO2在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体基质中,CO2固定场所是光合作用场所中的暗反应的叶绿体基质中,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CO2产生和利用场所。
点评: 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CO2。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南方某市今年8月遭受强台风,造成该市番茄较长时间淹水而大面积死亡,主要原因是
A.产物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
B.产物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C.无机盐吸收等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D.无氧呼吸产热量不足导致酶活性下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番茄植物的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细胞死亡,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欲检查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增加,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水量
B.植物体的叶绿素含量
C.CO2的耗用量
D.植物体糖类的生成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光合作用能将CO 2和H2O合成葡萄糖。植物光合作用增强,CO2的吸收量也就增加且容易测量,故C项符合题意。呼吸作用过程中也产生水,且不易测量;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其体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是一定的,不会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使叶绿素的量明显增加;可以直接测出有机物的实际积累量,但费时较多,且损伤植株,不能对指定的叶片或植株进行动态研究,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都是反应物剩余量最低点,所以C正确。该酶在pH为6、7、8中活性最高的是pH为8,但不能确定pH为8就是最适pH值;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所以ABD不正确。
考点:酶
点评:本题以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的B组细胞是分裂间期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故A正确。图1中的C是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时期而图3中的乙丙段没有有丝分裂后期,故B正确。图2中的F变成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发生在图3的乙丙段,故C错误。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