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仙人掌等肉质植物,生存在干旱地区。它们的气孔往往是白天关闭,而在夜间开放。研究发现,该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吸收的 CO2首先转化为四碳化合物。以下关于该类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完全相同
B.晚上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该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具有C4途径和C3途径
D.当光照强度增加时,短时间内NADPH和ATP将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对光合作用的考察。由于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的过程只在叶肉细胞进行,和玉米等C4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同。吸收的水分只要以蒸腾作用散失。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反应加快,短时间内NADPH和ATP将增加。因此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速率并未加快。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B.使三碳化合物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
C.暗反应过程所需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色素吸收的光能不足,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不足,所以当提高CO2浓度时,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因为缺乏还原剂和ATP而无法以正常速度还原,导致光合速率并未随之加快,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科学家们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B.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C.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杂交瘤细胞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细胞周期包括G1、S、G2和M四个时期,在S期进行下列工作实践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
B.作物诱变育种
C.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
D.作物的人工授粉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可诱发产生基因突变,这是诱变育种的原理所在。只要DNA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就会进行下去,一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因而在治疗某些肿瘤时,常采用抑制DNA分子进行复制的药物来延缓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DNA分子的复制不发生在下列的哪个过程
A.有丝分裂间期
B.精(卵)原细胞变成初级精(卵)母细胞时
C.蛙的红细胞的增殖过程
D.人的成熟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蛙的红细胞虽然是进行无丝分裂,但仍然要进行DNA复制,而哺乳动物(如人)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因此也就没有DNA的复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