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A.CO2
B.O2
C.K+
D.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离子出入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CO2、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细胞是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下图两种曲线的是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一个曲线图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个曲线图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不需要能量;
代表的是协助扩散,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选C。
考点: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即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相同;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故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多,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故D正确;但由于不知道二氧化碳比氧气多多少,故不能确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强弱,因此ABC均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同学制作一DNA分子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材料,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数目是
A.8
B.12
C.16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中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在碱基配对时,A=T,G=C。题目中只有8个T,即A+T=16,故G+C=24.得C=12. 错选本题的原因在于不能熟练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错选C原因在于没有考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浓蔗糖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菠菜的表皮细胞
C.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D.蛙的红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要有液泡和细胞壁;(2)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液泡,不符合条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蛙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和液泡,也不符合条件。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条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质壁分离的条件,再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