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NaHCO3可与k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为组织液,因为肝细胞周围是组织液,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乙为血浆,因为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渗透,丙为淋巴。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原本就低,只有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渗透吸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A错误;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5层生物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从血浆到组织液需要横跨血管壁,血管壁是单细胞构成,2层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要穿过细胞膜,1层膜,彻底氧化分解如要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有2层膜,共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错误;NaHCO3是缓冲物质,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膜内外离子交换的结果,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B.图中显示,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递质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功能
D.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使其所在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的知识。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内流的结果,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过程只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实验组合能证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

A.实验①和②
B.实验②和③
C.实验①②和③
D.实验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对比(对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实验④的生长结果是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因此可以证明根的生长具向地性,茎的生长具有背地性,即证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哪项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A.植物的向光性
B.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C.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D.除草剂能除掉田间的双子叶植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不同组织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的相关知识。植物体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植物的根茎芽最适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其中根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1,芽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1,茇 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1左右,A选项只是对植物的茎;B选项只是对植物的芽;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致;植物的茇和根对生长素浓度做出的反应,对茇来说高浓度从哪里生长,对根来说高浓度抑制生长。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
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C.体温的变化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