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2、连线题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KJ和________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_。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连线题 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图1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条,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_______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用纸层析进行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过程中,点样距滤纸底边一般距离是
[? ]
A.1cm
B.2cm
C.3cm
D.4cm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
[? ]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C.配制棉子壳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D.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