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60mL,CO2增加80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例为
A.1:1
B.1:2
C.1:3
D.3: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酵母菌在密闭容器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呼吸作用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中消耗氧气量与放出二氧化碳相等,所以氧气减少60mL即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60mL,故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量为80-60=20ml;进而根据反应式可求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0,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0,故两者的比例为1:1,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受精卵形成复杂的生物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分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从而形成复杂的生物体,D正确。细胞不能无限生长,B错误。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只能形成细胞团,AC错误。本题选D。
考点:细胞分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分化的含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 的酒精产生量与丙组相同
B.乙组产生的CO2与丁组一样多
C.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
D.甲组分解的葡萄糖少 于乙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表,线粒体中无法直接利用葡萄糖,因此甲乙两组不会有呼吸产物出现,丙组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丁组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A、B、D错;由于丁组在有氧条件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所以丁组的能量转换率大于丙组,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和底物及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分析、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图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视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的分析题。光照24小时,叶片裸露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用碘处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应选⑤;有锡箔覆盖的位置,因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用碘处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没有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应选②。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生物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1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当细胞经过连续2次有丝分裂后,产生含15N同位素标记DNA分子的细胞个数不可能为
A.2
B.3
C.4
D.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当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时,产生的2个子细胞的DNA分子都是一条单链含15N,另一条单链含14N。当进行第二次分裂时,对一个细胞而言,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一个染色单体上的DNA为14N14N,另一个染色单体上的DNA为15N14N。在细胞分裂后期,2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成为2条染色体,随机地向两级移动。由于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因此形成的子细胞有以下几种可能:①2个子细胞均为含有14N14N与15N14N的细胞;②一个子细胞为含有15N14N与15N14N,另一个子细胞为14N14N与14N14N。也就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是产生一个含15N的细胞和一个不含15N的细胞;二是产生2个含15N的子细胞。由于第二次分裂是2个细胞的分裂,彼此有几种组合方式。因此产生以下3种情况:①各产生1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2个含15N的细胞,②各产生2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4个含15N的细胞,③分别产生1个与2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含3个15N的细胞。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