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
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穿越3层细胞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光合作用场所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绿藻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B正确。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碘液,C错误。静脉滴注ATP进入血浆,到达心肌细胞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和心肌细胞,共3层膜,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与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能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B.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
C.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和醋酸,可以制酒和酿醋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厌氧型生物如破伤风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所以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A项正确;水稻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乳酸,而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B项错误;醋酸杆菌是需氧型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产物是醋酸,C项错误;提倡慢跑是因为慢跑是有氧运动,不致因剧烈运动而导致氧的不足,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来源中没有下列哪一条?
A.小肠上皮细胞从肠道中吸收来
B.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
C.原有蛋白质水解产生
D.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经过脱氨基作用以后,就进入了氨基酸的氧化分解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脂类对细胞的结构和代谢十分重要,但脂肪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健康的大敌。下列哪一个有关肥胖的原因是不对的?
A.不好动的生活方式
B.视丘下部功能异常
C.环境因素
D.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 E.吃进高能量食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贮存脂肪在男子超过体重的25%,在女子超过体重的30%时,便有显著的肥胖。发生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①进食过多,特别是糖类和脂类这些高能量的食物,人体脂肪主要由糖转化而来,食物脂肪仅是次要来源;②体力活动过少,使摄入多,消耗少;③环境原因;④内分泌失调使代谢紊乱造成的,如胰岛素因能降低脂肪细胞中的cAMP,故能抑制脂肪酶,这是胰岛素减少脂肪动员的一个原因,而因高血糖素等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从而激活脂肪酶,因而使脂肪动员增加,正常人血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保持平衡,故使脂肪的贮存和动员也处于动态平衡。如果平衡失调,不但可以引起肥胖或消瘦,还可引起血桨脂类浓度的改变;⑤大鼠、猫、猴实验证明,双侧损伤下丘脑腹内侧,会使动物发胖,动物对食物产生贪婪而难以满足的食欲,摄食可多至正常摄入量的2-3倍,动物由于将大部分剩余物质的脂肪形式贮存而导致肥胖。当人的下丘脑感染病变时,亦呈现肥胖。
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只能使新陈代谢过于旺盛,氧化分解过快,使人食量大,消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致使一年内产生的CO2达200亿吨,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这些CO2完全转化为淀粉,每年生成的淀粉接近于下列哪项数据
A.60亿吨
B.120亿吨
C.200亿吨
D.400亿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6nCO2—→nC6H12O6—→(C6H10O5)n这一转化过程,找出CO2与淀粉两者量的关系,从而可算出淀粉生成量:
=122.7(亿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