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由一对氢键连接的2个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成分应是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D.1个磷酸.1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对氢键相连的2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对下图曲线a和b“可分别代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含量和ATP量
B.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表现能力的变化
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蛋白质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在复制过程中虽然要消耗ATP,但ATP含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也容易合成,细胞中的AT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A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故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吸水能力增大,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体体积也逐渐变小,故C正确;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小分子物质,所以蛋白质种类增加,但干重下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某些生理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保证DNA分子准确无误地进行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互补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保证DNA准确无误复制的前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你认为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最佳方案是
A.用14C和3H标记的噬菌体去浸染细菌
B.用18O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去浸染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一组噬菌体去浸染细菌
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去浸染细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则一组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标记,然后让两者分别去感染细胞,可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葡萄枝韧皮部细胞
C.兔的肝脏细胞
D.鼠的神经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植物与动物相比,其全能性更容易表达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