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组织水肿。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组织水肿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稳态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的成年人在30℃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其在5℃环境中的散热量
B.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直接攻击被甲型H1N1入侵的细胞
C.糖尿病人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尿素增加而带走大量水分是多尿的主要原因
D.饮食中所含有的水分是人体内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局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这样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形成基本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相反,故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A和C都错。这时受刺激部位膜内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故D正确,B错。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稍和其支配的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等处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由题意可知,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表层;神经中枢包括感知寒冷的大脑皮层,支配机体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下丘脑和支配肌肉收缩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
考点: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及神经调节。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人脑特有的功能及体液调节的作用机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箭头刺激处产生兴奋,可在b、c处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可在d和e处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在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