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细胞膜体现了选择透过性的是
A.观察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B.用龙胆紫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传递兴奋
D.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质壁分离说明了水分子可自由通过原生质层,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过程的场所是在线粒体中,②过程所产生的ATP数量远远多于①过程生成的ATP数量
B.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①②⑧等过程的进行
C.丙氨酸只能在人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
D.肌糖元不能直接变成葡萄糖,必须先经过分解产生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肝脏,在肝脏内转变成肝糖元或葡萄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丙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食物获得,也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密闭玻璃罩内的一植株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C.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D.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凌晨温度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故A正确;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故B正确;经过这一昼夜之后,密闭玻璃罩内的植物体的CO2浓度下降了,所以有机物含量会增加,故C正确;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4,则在其互补链、整个DNA分子中,这一比值分别是
A.0.4和0.4 ?
B.0.6和1
C.2.5和1
D.0.4和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能配对,(A+T)/(G+C)=0.4故其互补链、整个DNA分子中的比值相同。本题选A。
考点:DNA的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如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比例为1:2:2,该时期应处于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B项描述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该时期只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故不符合题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