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现有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比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来自高温环境)的是
A.含有胸腺嘧啶32% 的样品
B.含有腺嘌呤17% 的样品
C.含有腺嘌呤30% 的样品
D.含有胞嘧啶15% 的样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其中含有3个氢键的G—C碱基对的结构较稳定。由此可见,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其分子结构较稳定,越耐高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选项中的G—C碱基对比例最高,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错误。由图示知该细胞运输甲离子的载体数量比运输乙离子的载体数量多;B正确。主动运输是离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协助扩散是离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C错误。细胞内液浓度升高,说明吸收离子的量比吸收水的量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②途径提供
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
C.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过程④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及细胞呼吸过程可知,①表示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②表示乳酸发酵;③表示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在线粒体内膜完成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但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A项错误;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将受到抑制,即图中的过程④受到抑制,B项错误;人体细胞内CO2只在线粒体中产生,C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而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动物饥饿或冬眠时,能源物质消耗的顺序是
A.脂肪→ 蛋白质→ 糖类
B.脂类→糖类→蛋白质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糖类→脂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使用,先消耗葡萄糖;脂肪是储能物质,当糖类消耗到一定水平后,再利用脂肪;最后才消耗葡萄糖,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通过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时,既不需要载体协助,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甘油
C.氨基酸
D.钾离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