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下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载体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K离子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①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②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的例子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故A正确。只有主动运输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故B正确。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的,故C错误。K离子进入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故D错误。因此选A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3H标记亮氨酸,分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C.用180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对于A选项,标记是弄清了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不能研究其形态变化,所以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用3H标记亮氨酸,分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正确;用18O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水,所以C选项错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以此侵染细菌,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些蓝绿藻(蓝细菌)既是自养的(能进行光合作用),又是异养的(能同化有机化合物)。已有实验证明,光促进它们对有机物的同化(周围大气中的CO2含量正常)。下列哪种说法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可能的解释?
A.有机化合物的存在抑制光合作用
B.蓝绿藻对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不消耗能量
C.光合作用中所形成的同化力(ATP和NADPH)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及进一步的转化
D.蓝绿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大气中CO2含量正常,说明在蓝细菌中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在这种条件下光仍促进有机物的同化,说明有机物的存在并不抑制光合作用。蓝细菌的固氮作用与有机物的同化无关。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光能间接(通过形成同化力)被用于有机物的同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代谢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
B.人体代谢的终产物都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
C.人体生活所需的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脂肪等转变而来
D.等量的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比在体外燃烧放出的能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体代谢的终产物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但如CO2则主要是通过肺。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以及清水进行渗透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D.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不影响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根据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可探究细胞液浓度,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逐渐失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C错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