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
A.比较项目:反射弧的完整性? 现象Ⅰ:不完整?现象Ⅱ:完整
B.比较项目: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现象Ⅰ:可以不要? 现象Ⅱ:一定需要
C.比较项目: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现象Ⅰ:少? 现象Ⅱ:多
D.比较项目: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现象Ⅰ:多? 现象Ⅱ:少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肝细胞分泌的尿素先进入①,再进入④,经循环运输到肾脏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
E.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是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体液①血浆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故选D。
考点: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比较少,A正确;②中蛋白质比较少,属于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通过渗透作用,将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向组织液中转移,组织液增多,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线粒体两层膜、肝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膜,共10层磷脂分子层,C错;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使得①中的物质仅部分进入②中,D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B.激素和酶一样,是一类高效能物质,都具有调节作用
C.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如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
D.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作用不同,有的参与细胞构成,有的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有的激素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A错误。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B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如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C正确。。激素不是能源物质,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说明激素调节具有特异性;B正确。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在细胞中;D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对内环境的考查,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