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有关免疫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a~e表示细胞或物质。错误的是

A.图中b、d、e能够识别a
B.经④⑤⑥过程,产生e的数量多、速度快
C.有过敏反应的人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无图示任何反应
D.图示体液免疫,② ③ 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图中a、b、d、e分别是抗原、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均能识别抗原;B项对,经④⑤⑥过程,属于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C项错,初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过程,但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而不是分布于血清中;D项对,②、③过程属于细胞分化,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①? A?②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效应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传送;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有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及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一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C.雄激素、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激素的相关知识。
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雄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所以选B,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透过的磷脂双分子层为
A.4层
B.5层
C.8层
D.10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狗听到主人的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就会患糖尿病.②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调节.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是狗与主人的叫声多次结合,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所以A选项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的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区别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