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④容易操作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哪些措施能获得好的萃取效果
①原料颗粒小 ②萃取时间短 ③原料含水量少 ④萃取温度高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是极其繁多的。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实验步骤:
(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_______________。
(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分别从A、B烧杯中各取两份溶液,每份均为20mL,并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依次编号为A1、A2、B1、B2。
(4)在A1、B1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在A2、B2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并进行沸水浴。
(5)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①.如果支持所做的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不支持所做的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或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无分解作用)
(2)放入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4)碘液? ?斐林试剂
(5)①.与B1、B2相比,A1无蓝色出现,A2出现砖红色沉淀(或A1、A2的颜色分别与B1、B2相同,A1出现蓝色,A2无砖红色沉淀)
②.A1、A2的颜色分别与B1、B2相同,A1出现蓝色,A2无砖红色沉淀(或与B1、B2相比,A1无蓝色出现,A2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他正确答案也可,但实验现象分析必须与实验步骤相一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连线题 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作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和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上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解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
(4)石油
(5)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
(6)S 此期间,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连线题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使仅适合该条件的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后回答:
(1)所需的土壤样品应该从__________(农田、工厂、森林)取得。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是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⑤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形成的菌落。
(5)⑥为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组,设置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1)工厂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的碳源作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液态的? 对羟基苯甲酸? 选择培养基
(4)能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对照 ? 实验? ?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目标微生物
(6)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