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严寒的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既可以调剂市场,又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下面列举了一些与番茄、黄瓜有关的生产措施,合理的是
① 温室的设计应尽量提高采光效率,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② 若使用简易的塑料大棚,最好能在入冬前给土壤施足有机肥,因为有机肥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还可以补充大棚内的CO2
③ 温室蔬菜的生产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不但可以按植物的需求配给营养,还可以免除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④ 温室往往无风少虫,使得风媒花和虫媒花传粉困难,“花而不实”,萘乙酸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难题
A.只有①②③合理
B.只有①②④合理
C.只有②④合理
D.全都合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较强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故①正确;有机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源源不断地生成二氧化碳,故②正确;温室栽培有很多强于土壤栽培的作用,故③正确;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的类似物,能够促进植物果实的生长和发育,一定程度上解决花而不实的问题,故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很多条件,比如需要较多的光照、无机盐,合适的温度等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进行厌氧呼吸、并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
C.线粒体基质没有参与需氧呼吸
D.没有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故A错;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C、D均错;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消耗的氧气多但产生的ATP量比其它细胞少,说明散失的热量比其它细胞多,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
D.若在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曲线a表示酶量减少后反应速率下降;故A正确。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为反应物浓度;故B正确。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所致,此时温度已经是最适温度,如果升温只会使反应速率下降;故C错误。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反应速率下降,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底物浓度、酶、温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同化作用类型的根本区别在于?:
A.硝化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B.硝化细菌细胞呼吸需要氧气参与
C.硝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
D.硝化细菌能将外界简单无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硝化细菌是把体外无机物氧化分解,利用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把CO2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自养需氧型的生物,而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的微生物,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物质变化曲线图形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中染色体:染色单体=1:1
B.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则D时刻后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细胞核完成重建
D.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完成着丝点分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CD段表示进入末期,即BC段包括后期,后期时染色单体为0,A错误;有丝分裂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表示着丝点分裂,处于后期,而细胞核重建发生在末期,C错误;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表示进入末期,即完成了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中心体等物质和结构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